“以前村里路坑洼,现在出门走平坦水泥路,家门口还多了小公园,日子越过越舒心!”山海关区北街村村民王大叔满脸笑意地说。近年来,山海关区坚持运用“千万工程”经验,将“和美乡村”与“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”相融合,因地制宜,统筹谋划,全力推动乡村持续振兴,让乡村实现环境、文化、产业的同步升级。
山海关区作为长城文化资源富集区域,长城沿线村落既是展示地方文化的重要窗口,也是发展乡村文旅的关键载体。但此前,部分村落存在村内道路狭窄不平、公共空间杂乱、长城文化元素展示不足等问题,既影响村民日常出行生活,也制约了乡村文旅产业发展。
“我们要让山海关区每一个乡村,都成为展示关城魅力的‘活名片’。”山海关区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表示。
截至目前,山海关区已累计新建村内道路1.6万平方米,明显解决“雨天难行、晴天扬尘”问题;打造2800平方米“小三园”,成为游客打卡点;整修老旧花池1400平方米;清理残垣断壁850平方米;累计排查清理积存垃圾38200余立方米;同步在改造区域增设长城元素,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。
据了解,山海关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既是优化民生环境的务实举措,也是激活长城文旅资源的关键步骤。下一步,山海关区将继续聚焦“全域治理、全域整洁、全域美丽”工作目标,持续完善乡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,全力打造兼具文化魅力与完善设施的美丽乡村新图景。